本文來源:電子發燒友
在小功率設計中,一般很少用到整流橋的並聯,但在某些大功率輸出的情況下,通常認為(wei) 在一個(ge) 封裝內(nei) 的兩(liang) 個(ge) 二極管是非常匹配的,是可以均分電流的,所以采用圖2的方式就可以實現整流橋的並聯了。
1、浮地驅動
在驅動電路設計中,經常會(hui) 提到MOS管需要浮地驅動,那麽(me) 什麽(me) 是浮地驅動呢?簡單的說就是MOS管的S極與(yu) 控製IC的地不是直接相連的,也就是說不是共地的。以我們(men) 常用的BUCK電路為(wei) 例,控製IC的地一般是與(yu) 輸入電源的地共地的,而MOS管的S極與(yu) 輸入電源的地之間還有一個(ge) 二極管,所以控製IC的驅動信號不能直接接到MOS管的柵極,而需要額外的驅動電路或驅動IC,比如變壓器隔離驅動或類似IR2110這樣的帶自舉(ju) 電路的驅動芯片。
2、滯環比較器
在保護電路中,為(wei) 了防止保護電路在保護點附近來回震蕩,所以一般都增加一定的滯環。
在下圖中,1M電阻就起到滯環的作用,如果沒有1M電阻,很明顯,VF電壓達到2.5V運放輸出低電平,低於(yu) 2.5V,運放輸出高電平。增加1M電阻後,在運放輸出低電平時,6腳電平為(wei) 0.7+(2.5-0.7)*1000/1010=2.48V。當VF低於(yu) 6腳電平後,7腳輸出高電平(如果運放供電15V,7腳輸出可按照14V計算)可以計算此時6腳電平為(wei) 2.5+(14-2.5)*10/1010=2.61V,如果這是一個(ge) 輸入欠壓保護電路,且VF為(wei) 100:1的取樣,則當輸入電壓高於(yu) 261V,電路正常工作,當電壓低於(yu) 248V才會(hui) 欠壓保護,這樣就增強了保護電路的抗幹擾能力。
一般經常用到滯環比較器的地方有:過欠壓保護電路、轉燈電路等。
3、誤差放大器輸出鉗位電路
設計電源中,無論是恒壓源還是恒流源,隻要是閉環控製,總少不了誤差放大器,在進入閉環之前,誤差放大器輸出電壓為(wei) 最高值,正常來說,誤差放大器供電一般在15V左右,則誤差放大器的輸出在開環的時候為(wei) 14V左右,隨著輸入信號的增加,達到穩壓(穩流)點後,誤差放大器從(cong) 最高點開始降低直到閉環需要的值,在誤差放大器輸出降低過程中,時間越常自然輸出超調越大電路越不容易進入穩定。
大家可以去看看IC內(nei) 部的誤差放大器輸出,無論IC供電電壓多少伏,誤差放大器輸出電壓的最大值應該都不會(hui) 是IC供電電壓,而是6V左右吧,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基於(yu) 這個(ge) 原因。
4、雙環控製係統的切換
在設計電路中,帶有限流功能的恒壓源及帶有限壓功能的恒流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;
正確的測試漏感的方法應該是其餘(yu) 器件先不焊,將變壓器首先焊接在PCB上,然後用粗短線將MOS管,輸出整流二極管短接,將輸出濾波電容短接,從(cong) 輸入濾波電容測量進去得到的是輸入的漏感。將輸入濾波電容短接,從(cong) 輸出濾波電容測量進入,得到的是輸出端的漏感,這樣的測試方法考慮了PCB的分布電感,更接近實際的情況。
5、MOS管的驅動
借用一個(ge) 圖,這個(ge) 圖是過欠壓、過流保護的電路,分別通過兩(liang) 個(ge) 光耦控製驅動信號,正常情況下光耦導通,MOS管導通,出現異常後光耦切斷,MOS管斷開,這個(ge) 圖至少有兩(liang) 個(ge) 明顯的錯誤,大家看看在哪裏。(R6R7為(wei) 1k,R25R26為(wei) 10k)
聲明:本網站原創內(nei) 容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;本網站轉載的內(nei) 容(文章、圖片、視頻)等資料版權歸原網站所有。如我們(men) 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,未能及時和您確認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,請電郵聯係我們(men) ,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;郵箱:limeijun@transq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