場效應管的測試方法
本文來源:電子發燒友;作者:沈苗
結型場管腳識別
場效應管的柵極相當於(yu) 晶體(ti) 管的基極,源極和漏極分別對應於(yu) 晶體(ti) 管的發射極和集電極。將萬(wan) 用表置於(yu) R×1k檔,用兩(liang) 表筆分別測量每兩(liang) 個(ge) 管腳間的正、反向電阻。當某兩(liang) 個(ge) 管腳間的正、反向電阻相等,均為(wei) 數KΩ時,則這兩(liang) 個(ge) 管腳為(wei) 漏極D和源極S(可互換),餘(yu) 下的一個(ge) 管腳即為(wei) 柵極G。對於(yu) 有4個(ge) 管腳的結型場效應管,另外一極是屏蔽極(使用中接地)。
判定柵極
用萬(wan) 用表黑表筆碰觸管子的一個(ge) 電極,紅表筆分別碰觸另外兩(liang) 個(ge) 電極。若兩(liang) 次測出的阻值都很大,說明均是反向電阻,該管屬於(yu) N溝道場效應管,黑表筆接的也是柵極。製造工藝決(jue) 定了場效應管的源極和漏極是對稱的,可以互換使用,並不影響電路的正常工作,所以不必加以區分。源極與(yu) 漏極間的電阻約為(wei) 幾千歐。
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的柵極。因為(wei) 這種管子的輸入電阻極高,柵源間的極間電容又很小,測量時隻要有少量的電荷,就可在極間電容上形成很高的電壓,容易將管子損壞。
估測放大能力
將萬(wan) 用表撥到R×100檔,紅表筆接源極S,黑表筆接漏極D,相當於(yu) 給場效應管加上1.5V的電源電壓。這時表針指示出的是D-S極間電阻值。然後用手指捏柵極G,將人體(ti) 的感應電壓作為(wei) 輸入信號加到柵極上。由於(yu) 管子的放大作用,UDS和ID都將發生變化,也相當於(yu) D-S極間電阻發生變化,可觀察到表針有較大幅度的擺動。如果手捏柵極時表針擺動很小,說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較弱;若表針不動,說明管子已經損壞。由於(yu) 人體(ti) 感應的50Hz交流電壓較高,而不同的場效應管用電阻檔測量時的工作點可能不同,因此用手捏柵極時表針可能向右擺動,也可能向左擺動。少數的管子RDS減小,使表針向右擺動,多數管子的RDS增大,表針向左擺動。無論表針的擺動方向如何,隻要能有明顯地擺動,就說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。
本方法也適用於(yu) 測MOS管。為(wei) 了保護MOS場效應管,必須用手握住螺釘旋具絕緣柄,用金屬杆去碰柵極,以防止人體(ti) 感應電荷直接加到柵極上,將管子損壞。
MOS管每次測量完畢,G-S結電容上會(hui) 充有少量電荷,建立起電壓UGS,再接著測時表針可能不動,此時將G-S極間短路一下即可。
場效應管的產(chan) 品特性
(1)轉移特性: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製作用稱為(wei) 轉移特性。
(2)輸出特性: UDS與(yu) ID的關(guan) 係稱為(wei) 輸出特性。
(3)結型場效應管的放大作用:結型場效應管的放大作用一般指的是電壓放大作用。
聲明:本網站原創內(nei) 容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;本網站轉載的內(nei) 容(文章、圖片、視頻)等資料版權歸原網站所有。如我們(men) 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,未能及時和您確認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,請電郵聯係我們(men) ,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;郵箱:limeijun@transql.com